找到相关内容2359篇,用时4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心佛颂

    传心法要上:唯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。无一法可得,一行可修,此是上道。此是真如佛。学道人只怕一念有,即与道隔矣。念念无相,念念无为,即是佛。学道人若欲得成佛,一切佛法总不用学,唯学求即心不生,即心不灭。不生不灭即是佛。仁王经上曰:“一切众生,断三界烦恼果报尽者名为佛。” ...

    中国止贡噶举显密协会

    |禅宗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07372213388.html
  • 唯识三系之研究

    -------331页 提 要: 唯识哲学的大成者,一般都以为世亲,其实世亲之唯识 思想,袛不过是唯识哲学三派中之一派,并不能代表整个瑜 伽行派。唯识思想虽由弥勒,而,而世亲...哲学是极为重要的思想,由某一角度看,甚至较之中观哲学更为重要。虽然如此,学者对于唯识哲学的意见,仍是异论纷纷。依传统的看法,世亲是唯识哲学的大成者,故一说到世亲,就令人想到唯识。当然,与弥勒(注1)...

    如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5247392.html
  • 唯识与中观的简介

    唯识与中观的简介  一、大乘佛教的两大根本宗系  (一)唯识宗佛教  1)唯识宗的建立时间  唯识宗建立于公元四、五世纪间。  2)唯识宗的创建者  唯识宗的创建者为菩萨、世亲菩萨。  3)...,皆是心识所变化的。  中观主张有离识的外境,承认外境客观存在,只是外境都是依缘而起、与其他事物相互依存、并在不断变化着。   ——摘自白衣士《娑婆佛教史》  二、中观宗与唯识宗的确立  (一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868373.html
  • 论庄严经论与唯识古学

    庄严》作者果为谁氏,即疑义之一端也。   《大乘庄严经论》十三卷,唐波罗颇迦罗译(时贞观四年至七年,公元六三〇——六三三年),题菩萨造。李百药序之,亦曰“菩萨纂焉”,未有异说。後十余年,奘门所传乃谓, 《庄严论颂》弥勒所说,长行释者世亲。其师并谓,旧人总说天亲作,是谬说。其後慧沼谓《庄严论颂》及《显扬论》俱著造。义净谓八支而《大庄严论》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5966708.html
  • 十疑论之师子觉

    亲无常,临终之时,语云:‘汝见弥勒,即来相报’。世亲去已,三年始来,问曰:‘何意如许多时始来?’世亲报云:‘至彼天中,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,旋绕即来相报,为彼天日长故,此处已经三年。’又问:‘师...不知有师子觉,生在外院的故事,凡是弘传弥勒法的,真谛、玄奘大师,以及、世亲的传记中,都没有此种记载,这只是别有用心者的故意传说而已。”(成佛之道一三二页)  印顺导师又说:“正念弥勒尊,求生彼净土...

    常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5148574.html
  • 云何为‘佛十八不共法’

    梦寐以求,模仿效法之最终目的。至於云何为『佛十八不共法』?依《集大乘相论》开示:佛不共法者,即十八不共法,谓如来身失乃至现在知见无碍。兹分述之如下:   (一)【如来身失者】。有疲倦离身诸过...。为令愚疑众生除散乱相。   (六)【不知舍心者】。谓诸众生事有不知而舍者。  (七)【信减者】。谓於住涅盘中不坏信故。   (八)【欲减者】。谓於住涅盘不爱故。   (九)【精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5552737.html
  • 大悲愿力成就功德奇迹的公案

    非常好”。   二、大悲是净障最胜之法   据传记记载,当年菩萨前往鸡足山,想见弥勒菩萨请求窍诀。   菩萨在鸡足山上住了十二年整,观修弥勒本尊,却毫无成效,连一次吉祥的梦兆也没有。因成就无望,菩萨伤心地离开鸡足山。   路上,他看见一只双足残废母狗,整个下身密密麻麻地爬满了小虫。母狗处境虽然悲惨,却仍满腹嗔心,它拖着下身疯狂乱叫,上前咬人。   菩萨看到这种情形,顿时生起了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大悲心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13311020203.html
  •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

    去!到处去!去宣扬妙法,初、中、后时,法味一如。”这是叮嘱我们要去作利他的事。我喜欢把这教导诠释成佛陀嘱咐我们都去教导“”——初级的对孩童说,中级的对成年人说,高级的对即将了悟无上法的人说,此外别无可说了。  佛陀只教导“”,它可以不同的层次教导小孩、中年人和老人。或者也可用另一种方式来了解:为得现世人间的利益而说法是低层次的;为得他方世界的利益而说法是中级的;最终极的是为得超越...

    佛史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1753706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》之传译及论疏

    ---  ·佛灭度九百岁,圣菩萨证发光定具大神通,亲上睹使多天(即兜率天)承事慈氏菩萨,敬请慈氏菩萨降下人间,宣说《瑜伽师地论》,圣菩萨记其所述,传于后世。  ·唐玄奘大师,九死一生赴印度求法,历时一十七载,唯为求取瑜伽大论,投师戒贤和尚门下,得瑜伽大论之真传,通达后回国,翻译此大论。《瑜伽师地论》由此传之中土。  ·玄奘大师随译随述,将大论要旨精义传与弟子,其门下有《瑜伽论记》、《瑜伽...

    释圣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0462299.html
  •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支末分宗问题

    的总构架中发展的细微差别。在此基础上,让我们把瑜伽行派各分支宗派加以定义和简要说明:  一、以(Asanga)为代表的瑜伽行派,自称“唯心宗”(Cittamatra),可视之为“心理唯心论”。  ...护法的弟子。确切地说,此宗为瑜伽行派的旁支——经量部(Sautrantika),可视之为“逻辑、认识论”。  综上所述,的“唯心”理论实际上包含了本体论及形而上学的心识分析倾向。这种理论不仅明确了“...

    俄罗斯)E.A.土尔卡诺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1069522.html